NEWS
【常見問題】我該去睡眠中心「睡一晚」嗎?

圖片來源:PAKUTASO網站
有越來越多研究證實,「睡眠」對人們的重要性,想要擁有健康的生活,首先就要從提升「睡眠品質」做起。
但現代人因接踵而來的龐雜壓力、生理因素,與各式情緒圍繞,經常會影響夜間的睡眠品質。長久以往,想要像小朋友、或像多啦A夢裡的大雄那樣「三秒入睡」.似乎變成不可能的任務......。有睡眠困擾的人也越來越多,從打呼、失眠、夢遊、到睡一半呼吸中止等種種問題,讓「睡眠障礙」儼然成為21世紀新的文明病之一。選擇去「睡眠中心」睡一晚,是否這些問題就可迎刃而解?首先,你必須知道:
什麼樣症狀的人適合去做睡眠檢測?
當懷疑自己有「睡眠障礙 (Sleep Disorder)」症狀時,都可以先諮詢睡眠專科醫師,交由醫師專業判斷是否需要做進一步的睡眠檢測。
而睡眠障礙所含括的徵狀相當多,例如:長期睡不飽、失眠、打鼾、呼吸中止、猝睡症、夢遊/夢囈、睡眠週期混亂、長期白天嗜睡等徵狀,都可直接與睡眠問題做聯想;而高血壓、惡夢、注意力下降、學習障礙甚至憂鬱症等合併徵狀,則可能由睡眠問題所引發的。
造成睡眠障礙的成因相當廣,從心理(如:工作、升學壓力等)、生理(如:肥胖、上呼吸道結構異常等)、到環境(如:飲酒、藥物等)等各式因素相互影響,非常複雜。如果睡眠障礙發生超過一個月以上,已明顯影響日常生活及功能時,就應尋求醫師的專業協助。醫師會評估你的睡眠狀況、相關症狀、生活影響的嚴重度,有需要會安排進一步睡眠生理檢查協助診斷與分析,才能剖析問題核心,對症下藥。
➡認識睡眠
圖片來源: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leep Technologists (AAST)
如何進行睡眠檢測
Step 1. 於睡眠門診進行諮詢:可依個人需求挑選合適的睡眠門診/中心,依醫師專業評估是否需進一步做睡眠檢測,或可選擇居家睡眠檢測儀器進行檢查。
Step 2. 安排睡眠檢測:大多睡眠中心提供有健保補助、自費檢測項目,可依個人需求選擇。因需求量高,床位經常須等3個月以上還一床難求。此時,使用可攜式居家睡眠呼吸記錄器,則可讓病患在自家接受檢查,有效降低等待檢測的時間。
Step 3. 報告結果判讀與診斷:由專業睡眠技師、個管師或醫療人員解讀檢測報告, 再由專科醫師進行診斷,並提供完整的治療與追蹤計畫。
睡眠多項生理檢查(Polysomnography)
當醫生透過問診瞭解到病患相關病徵後,會使用睡眠多項生理檢查等睡眠檢測,進行進一步的診斷。
傳統的睡眠檢測是在醫院內進行,睡眠技師會將一系列的感應器貼到病患的頭、臉、頸、胸、腹和手腳等以利監測相關數據,例如:腦電圖、呼吸氣流、血氧等,同時也會使用鏡頭監測病患睡眠時的行為。但因處在不熟悉的睡眠環境、身上還被貼上多條監控線、一邊還有人監看自己睡覺,所以,許多病患反映在睡眠中心反而睡不好。
睡眠多項生理檢查,常見檢測項目如:
- •腦電圖:檢查睡眠的深淺程度
- •心電圖:檢查睡眠時心臟情況
- •肌電圖:檢查睡眠的狀態 (深淺程度)
- •眼電圖:檢查睡眠的狀態 (做夢情況)
- •打鼾:檢查打鼾的聲量及次數
- •呼吸氣流流量:檢查口鼻呼吸的氣流量 (窒息情況)
- •胸腹呼吸運動:檢查胸腹的運動狀況
- •腳部活動:檢查睡眠時雙腿活動的狀態
- •睡眠身體姿勢:檢查睡眠時的姿勢
- •血氧飽和度:檢查睡眠缺氧的程度
圖片來源: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(NIH) (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(NIH)) [Public domain]
隨著技術發展日益成熟,病患也可選擇使用可攜式睡眠檢測儀器,於自己的臥室中進行檢測。
居家睡眠檢測 |
多項睡眠檢測 |
|
重量 | 輕巧,可隨身攜帶 | 體積大,需一定空間放置 |
配戴方式 | 由醫療人員設定完成後,病患回家自行配戴即可 | 需睡眠技師逐一配戴 |
配戴所需時間 | 5分鐘 | 約1小時 |
方便度 | 可自由活動 | 受限幅度大 |
舒適程度 | 線路少、可居家使用,較舒適 | 線路多、需在睡眠中心受測,相對較難入睡 |
蒐集數據 | 視病患需求蒐集必要資訊 | 完整睡眠檢測數據 |
自我幫助、持續積極治療最重要
睡不好經常合併有生理與心理因素,一般建議需先從改變自我的生活習慣做起,例如:運動、減重、改變飲食習慣;同時學習與壓力共處,提供情緒抒發的管道。
但如果有病理上的問題時(如:睡眠呼吸中止問題),則須遵從醫師診斷,儘速治療,讓自己可維持優質的睡眠品質,也才能有健康的生活。